检测什么- 细颗粒物
为什么检测?
PM 是英文Particulate Matter( 颗粒物) 的缩写。PM10 代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粒径小于等于10 微米的所有颗粒物;PM10 又称为可吸入颗粒物,它由粗颗粒( 空气动力学直径在2.5-10 微米之间) 和细颗粒(PM2.5) 组成。这两类颗粒物都能进入人的呼吸道,粗颗粒进入气管和支气管,细颗粒进入肺泡。吸入颗粒物对人体的免疫器官影响很大,颗粒物在体内长时间停留会损害这些器官并产生危害。颗粒物的来源包括行走尘、薄雾、烟雾、吸烟(ETS) 和其他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尺寸越小的颗粒物越容易影响免疫系统和被吸入肺部,从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PM2.5 又称为入肺颗粒物,指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在2.5 微米以下的颗粒物,能直接沉积在呼吸道深部的肺泡内。PM2.5 细颗粒物粒径小,比表面积大于PM10,更易吸附有毒、有害的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由于体积更小,PM2.5 具有更强的穿透力,可能抵达细支气管壁,并干扰肺内的气体交换,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对于室外大气颗粒物的研究已证实大气PM2.5 暴露与人群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密切相关。世界卫生组织(WHO) 发布的《空气质量准则》指出: PM 的日均值浓度每升高10 微克/ 立方米,死亡率增加约0.5%;当PM 浓度达到150 微克/ 立方米时,预期死亡率会增加5%。有研究表明,室内PM2.5 的污染水平要远远高于室外。 因此,监测和研究室内空气中的细颗粒物的来源、污染水平、化学的( 无机物,有机物和金属元素)和生物的组成、细颗粒物的个体接触水平和生物效应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尽快制定相关室内接触限值是非常有必要的。
美国供热、制冷和空调工程师学会ASHRAE 标准和美国环保署(EPA) 的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提出的大多数方法都是用质量浓度而不是单纯的数量来描述的。但由于工业污染、扬尘、沙尘暴等因素, 空气中气溶胶粒子明显增多,气溶胶粒子的粒径分布和数浓度不仅影响能见度, 气溶胶细粒子含量较高时还会危害人体健康。有研究表明, 不同粒径的气溶胶粒子对人体的危害不同, 直径小于2 μm 的危害最大,因此数浓度可能是衡量空气污染对人体危害程度的更合适指标。
如何检测?
目前,颗粒物的监测方法主要有膜称重法、光散射法、压电晶体法、电荷法、b 射线吸收法、微量振荡天平法,各种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其中,膜称重法因原理简单、影响因素较少而成为常规方法,并且常常被用来对其他监测方法结果进行校正,但是膜称重法却具有操作繁琐、仪器笨重、噪声大、采样时间长、无法实现实时监测数据等缺点,难以满足需要快速测定的室内或公共场所的颗粒物浓度的要求。光散射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膜称重法的不足,通过测量散射光强度,经过转换求得颗粒物质量浓度。光散射法因其操作简单、容易携带,并且可实现实时监测而越来越被广泛应用。
根据环境中颗粒物浓度不同,可以选用激光粒子计数器或光学粒径谱仪测量颗粒物的数浓度。